近期,重庆市印发《重庆市培育新时代建筑企业自有工人队伍试点工作方案》,提出在重庆市逐步取消“包工头”环节,让企业建立自有工人,取消按天、按件计费制度,给农民工带“编”。从2022年12月1日起,重庆试点项目的承接资格必须是进行了建筑劳务用工制度改革的企业,并同步公布了首批建立自有工人企业。
近期,重庆市印发《重庆市培育新时代建筑企业自有工人队伍试点工作方案》,提出在重庆市逐步取消“包工头”环节,让企业建立自有工人,取消按天、按件计费制度,给农民工带“编”。从2022年12月1日起,重庆试点项目的承接资格必须是进行了建筑劳务用工制度改革的企业,并同步公布了首批建立自有工人企业。
什么是自有工人?
目前,大部分建筑项目都是由总承包拿下后,再进行层层分包,除了核心技术以外,项目的实施主要是一个个劳务公司、也就是所谓的“包工头”对内部人员进行派遣。重庆试点的自有工人实质上就是消除这些劳务分包,让施工人员与建设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构建完善的劳务关系、社保关系、安全关系等。
农民工如何看?
面对重庆市这一政策,各方也在纷纷表达自己的看法。一部分建筑工人表示,我们有核心的技术,成为自有工人后,企业把我们锁死了,给一点薪水换取社保并不划算。社保要求15年,对于他们的年纪明显已经交不够年限。一部分建筑工人表示“求之不得”,如果能进入国有建筑公司,旱涝保收、建立法律归属、老有所依,由于取消了劳务分包的中间环节,说不定自身的收入还会增加,何乐而不为呢。
包工头也有话说:
取消包工头,建立企业自有工人,这前提是建设方资金的问题。目前行业的现状是拖欠工程进度款、材料款甚至工资给付不及时。没有包工头垫资,总包企业可能要承受非常大的资金压力。
重庆市对于劳务分包也进行了一系列政策的指引。在《试点方案》中,引导劳务企业转型发展,支持有一定规模和管理能力的劳务企业通过整合、重组等方式转型为总承包和专业承包企业。引导小型劳务企业转型为专业作业企业,做专做精专项业务,通过划、转、并、购等多种方式转型为总承包、专业承包企业控股或独资的自有专业作业子公司。
建筑企业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建筑行业一般都是项目承接制,项目多,建立自有工人对企业的发展是有利的。当前由于临时雇佣关系,建筑工人流动性大、劳务管理松散,安全隐患、农民工工资等问题严重,建立自有建筑工人势必缓解这些问题,让“人”有归属感,同时受企业管理,建立依存关系。但是当项目少时,这么多工人薪资照常发放、社保照常缴纳,对企业也是很深的负担,也可能拖垮企业。
与此同时,另一种声音也在建筑企业之间流传。部分建筑管理层认为,当前是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建企不可能脱离当前的大环境,势必也将进行数字化转型。那么,在执行层面势必要有稳定的、认知能力、适应能力良好的劳务团队去执行。比如,建筑机器人需要一定的文化去操作、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软件要利用手机模块进行操作。一个由临时劳务人员组成的工地在培养人才方面、适应数字化转型方面问题就稍显突出。企业的数字化改革势必进行,否则中将在未来被淘汰。自有用人良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重庆建立容错机制,消除创新顾虑
建立自有工人实质是对现有建筑业劳务模式的一次改革和创新。面临越来越多的因素影响,信息化数字化转型的要求、建筑业老龄化,年轻人更愿意进厂,建筑业就得适时调整方向。本次出台的试点方案也设立了容错机制。《方案》还提出可根据工程项目需要,使用临时用工,但临时用工数量不得超过企业自有工人总数的10%;建设单位应向施工企业提供相应的工程款支付担保,运用经济手段来解决工程款支付不及时的问题;对试点企业全部免交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等问题。